道理總是道理,要做到没有‘我執’ 的同理心或慈悲心,並不是容易的!
2010年12月13日星期一
同理心是慈悲心?
道理總是道理,要做到没有‘我執’ 的同理心或慈悲心,並不是容易的!
2010年12月2日星期四
什麼因素佛教徒出走?
現今馬來西亞華人尤其是年輕人時常上綱,如何利用這無限制的空間傳教?
法師可以多在綱上交流說說課題,比較切身的探討式的(不是引經文或只是文言文的內容)。
現代馬來西亞華人比舊時代的人更忙更競爭更多追求,那精神層面需要什麼呢?佛教團体如何協助壓力、憂鬱症、精神失常者?
我是覺得真誠的朋友很重要,所以佛教徒應多多關懷身邊的朋友。
佛教團体可配合需求成立這類互相支持小組(向心理輔導團体取經,中、西醫生的咨詢領導)。
雖然說宗教是人們的心靈依靠,但為何心靈愉悦丰盛自在者卻可以不須要有宗教?
我個人在少年就接触佛教,10多來可算是很積極聽佛法,但過后參加心靈成長課程覺得人生的價值所在,可以說覺得比在佛教活動時更有意義,快活充實,10年內寧願花錢去上課,注重在心理輔導的義工上,停止了參加佛寺的活動。
當一個人的其人生觀快樂時,宗教就如錦上添花,容易接受。
2010年11月29日星期一
擒賊先擒王,哪一個是王?
行動 - 貪
情緒 - 嗔
2010年11月12日星期五
放下什麼?
我的感覺是被人曲解言論,我提出自己的事也不可以嗎?
2010年10月22日星期五
可以改變弘法方式嗎?
純粹我的小意見,如果覺得不可取也沒關係的。
2010年10月7日星期四
沖擊對照
有位來美國生活的朋友說,不要以為美國是天堂!
2010年9月20日星期一
有緣再見
90年代間我常去洪福寺(馬來西亞檳城)唸經聽聞佛法,也有上開照法師的佛法班。后來開照法師到他處...
2010年月19日這天,讓我有緣再聽開照法師在美中佛教會的開示。10多年后,看起來開照法師還是當時的年輕樣,連眼鏡都沒變,真是保養得很好。
繼如法師在開照法師和開印法師開示前,介紹說他們1986年曾在佛學院同學,過后各奔去向,20年來都沒見,難得他們來美國探訪。同時有這兩位比丘尼一同到來。
開照法師和開印法師是中文開示,所以安排一位居士翻譯為英語。
過后,有供僧儀式,繼如法師講解一點供僧的重要性,對美國人來說不會很多人了解什麼是供僧。
有一位佛友準備了筆墨紙請開印法師揮豪。
他賀繼如法師從遙遠的他鄉來到美國"落地生根"。
法師寫了很多幅,我們也請贈一幅,我丈夫Steve的法名是本光,你可有看到我們的法名嗎?那你就知道我任法師贈寫什麼了。
2010年9月17日星期五
走进佛教道場
在美國佛教除了以佛理弘法可讓西方人接触佛法,還有何活動能讓他們走進佛教的道場呢?
美中佛教會近期辦了幾項一日營...
Vegetarian Cooking and Ecology Retreat 素食烹飪及生態學
美國的素食餐廳還没這麼普遍,(Steve的姐姐是素食者曾到馬來西亞檳城吃過華人的素餐,一直讚不絕口!)。
這一日營,5位各别教導簡便的煎炒豆腐、中式餃子、泰式凉面、越南卷、杏仁餅,及chana(Chickpea)。
Taiji and Qi Gong, Learn the Basics of the 24 Movement Form in a One-Day Mini-Retreat
太極拳及氣功
有些西方人會熱衷於學習東方人健身的愛好,比如武術、氣功、太極等,出現热朝。
這一日營繼如法師教導氣功、太極的基本動作。
當然在這些一日營都會有小段的靜坐。
所以為了要讓人走进來,我想真須配合現時人的興趣取向,漸漸認識佛教...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2010年8月5日星期四
心理游戲
什麼是心理游戲?
有一些例子,當事人會常重覆遭遇相同的情境。比如當事人從小就被酗酒後的父親虐打,雖然很痛恨父親,但為了生存只好戰戰競競又害怕的過日子。長大後嫁人,偏偏遇到的丈夫,也是喜歡酗酒,同樣也被酗酒後的丈夫虐打。當事人痛恨不已只好選擇離婚,以後若要找丈夫的話,決不會要這類的人。再結婚,可是無巧不成書,遇到的丈夫,同樣喜歡酗酒後虐打妻兒。
另外關於有些輕微精神狀况的例子,比如當事人一向來是像以往一樣如小孩到處向人訴說,來達到别人的注意、關心,當事人雖然暫時得到别人的關注,但不久别人就會發覺知道當事人在欺騙、不真實、不願自己幫自己,就像小孩没有安全感怕被人遺棄,還是想一直依賴别人,這小孩跌倒自己不站起来,那是永遠長不大的。可能開始會得到有愛心的人幫助,但都不會很長的時間,當事人又會覺得被抛棄的!别人只能短暫的給關懷,没有人會永遠要被依賴的,一個正常成人的依賴會讓人由愛轉為負擔。
還有很多其它的例子…
有些人會認為前世一定是欠的孽緣,現在來還債給他們,可是幾時才能還完啊?不是說運可以改嗎?
以心理的角度來探討,往往是當事人一直在醞釀某些訊息來吸引對方做出某行為。
若再繼續這樣玩心理游戲下去,只怕有些人還不知在玩游戲,就看那一類人吸引另一類人,真的有時還不知被吸引,以為是拯救者(解決導向、分析者、同情可憐別人),就一起玩得不亦樂乎,漸漸從拯救者轉為迫害者(批判者、責備者、蠻橫、攻擊、控訴、評斷),也可能轉為受害者(受傷、內疚、僵住、無助、依賴)!
拯救者、迫害者、受害者,真要警覺不被這三個地方轉來轉去。
我想當事人若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只要當事人真正面對自己,就可以自己醫治好自己。
2010年7月13日星期二
自我探索
我剛出來社會工作的初時,那種單純的思想,聽到的是人心險詐,現實規律性的生活又不知自己的理想,曾有幾次在走去上班途中疑惑覺得活著沒什麼意思,若有車輛撞來死了更好…
人生的遭受心情就如股市指數般起起落落的,這是正常的情況。我猜也有不少人曾在腦中閃過不想活的念頭吧!但是這類念頭卻不能讓它持續不斷來佔據,停留太久,那很容易消沉到無法自拔!
我可以這麼說,心理輔導的個案,憂鬱症狀佔了很多。我只想警示,往往有些人有憂鬱傾向自己卻不曉得!
短期的處理方法,可以是多與積極正向樂觀的人在一起,或有他們的理解關愛陪伴。可以是做適當的運動或參加有益的活動。這類是短暫的借外人的力量或通過忙活動收藏苦惱。
長期的處理方法,那就是誠實面對自己,但不要以為自己很了解自己,不是每個人都能自己去往內探索,所以可以是先接受面談輔導(又再鼓吹心理輔導?哈哈…沒辦法,目前我認為是有益更何況馬來西亞有些是免費的輔導中心,真是很值得接受嘗試)讓有訓練技巧的輔導員引導探討。可以是先參加自我成長的課程,可以是加入義工行列。當能做回自己也能愛自己的時候,就會真正了解生命的意義或為什麼而活。
2010年7月2日星期五
2010年6月23日星期三
<你可以不怕死>
有人會問為甚麼而活?有人會問如果今天是最后一天,你會做什麼?這類問題是可以讓我們思考現階段的生命,也可以讓我們做好準備面對臨終的一天。
我認為生命本無真實的意義,‘我’活著是因為各种條件具足,而示相這個‘我’,但每個人卻可以選擇怎麼活,就視其個人的信念或價值觀(如有些人為念佛而活,當然這很讚嘆)。
我剛看完一行禪師的書<你可以不怕死>(No Death, No Fear),分享其中幾段﹕
~佛陀對我們的存在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體認。他認為生與死都只是一種概念,它們並不是真實的。就因為我們當真了,所以才製造出强而有力的幻覺,進而導致了我們的苦難。佛陀的真理是不生,不滅﹔無來,無去﹔無同,無異﹔無永恆不滅的自我,亦無自我的滅絕。滅絕只是我們的一種概念罷了。一旦體認到自己是無法被摧毀的,我們就從恐懼之中解脫了。那是–份巨大的解放感。
~修行不是去累積一堆有關無我、無常、涅槃等等的概念,那是錄音機的工作。
~「無常」意謂著每一個剎那事物都在轉變。這就是實相。既然沒有一件事是不變的,又怎麼會有一個不變的「我」,或是獨立的自性呢?
~涅槃意謂著超越所有的概念,包括無我和無常在內。
~無我和無常是了悟實相的一種說法,它們不是實相本身,它們只是工具而不是絕對真理。
~涅槃意謂著熄減所有的觀念和概念。
~修持無相觀,為的就是不被事物的表象愚弄。一旦能體察到無相的真諦,我們就會認清表象絕非實相之全體。
~死亡並不意謂從「有」變成「無」,誕生並不意謂從「無人」變成了「某人」。
~禪修,意謂著接受邀約踏上深觀之旅,為的是覺察我們真實的本性,並且認清我們什麼都沒失去。有了這份認識,我們就能克服恐懼。無懼是禪修帶給我們最大的一份禮物。有了它,我們才能超越哀傷和痛苦。只有「無」才可能來自於「無」。「有」是不可能來自於「無」的,而「無」也不可能來自於「有」。
~如果缺乏覺知,生命就如同死亡一般。這種存在的方式不能稱作「活著」。
~我們真正的家就在此時此地。過去已經消逝,未來尚未出現。「我已經抵達終點,回到家了。家就在此時此地。」這便是我們修持的成就。你可以在行禪和坐禪時默念這首偈子,進辦公室也可以默念它。即使在開車的途中,不論是坐著、行走、在園子裡澆菜、餵孩子吃飯,我們都可以在心中默念﹕「我已經抵達終點,回到家了。」我不再東奔西跑,我跑了一輩子了﹔現在我決定停下來,開始過真正的生活。
~淨土不在彼岸﹔它就在此時此地。它就在我們體內的每個細胞裡。
~一開始修持的時侯,我們往往懷著一顆初心﹔初心是很美的。那時你對修行充滿著渴望,你很想轉化自己,為自己帶來祥和及喜悅,而那份祥和及喜悅又會化成一股感染力。讓自己變成一束火把,讓火把上的火焰點燃其他的火把。以這樣的修持,你就會增長全世界的祥和及喜悅。
~每一刻都要保持覺醒,一旦能醒覺自己,你就能醒覺全世界了。
~「觸摸大地」的修持,可以幫助我們領悟自己那不生不滅的本質。像佛陀一樣進行「觸摸大地」的修持,將會幫助我們獲得真正的洞識。
~觸摸大地時,我們不但和諸佛菩薩相應,同時也跟痛苦的眾生產生了連結。
~觸摸大地的修持能幫助我們凈化身心,它使我們對無常、依他起性和無我的本質保持覺知。佛陀曾經說過,能夠體悟到依他起性的人,便能見佛。因此,當我們觸摸大地時,我們會看見體內的佛,同時也會看見我們就在佛的體內。
~我們必須在此時此地生起幸福之感,在當下這一刻活出祥和及喜悅,沒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往快樂---快樂的本身即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