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3日星期一

同理心是慈悲心?



某法師在其部落格一文用共情這詞句,我第一次看到共情,上心理輔導課程從未聽過,所以我好奇查了一下它的意思而且也查到在百度纲页: “…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的共情empathy)。其实,这是一个翻译的错误。在心理咨询中,empathy应该翻译为同理心….”  

我想法師可能類似指同理心,同理心的意思在Wikipedia: Empathy is the capacity to share the sadness or happiness of another sentient being through consciousness rather than physically. Empathy develops the ability to have compassion towards other beings.  
我嘗試翻譯它: 同理心不是身體利行層面,是意識層面能與一切有情眾生共享悲傷或喜樂的能力。同理心能開發擴展到對其他眾生有慈悲心。 

同理心意思的解釋,我想它與佛教的慈悲心很接近。

當一位很有效的治療師在用高層次同理心與個案一起時,當下應是没有我執,真誠及真正接納當事人的,而且這種情况只能面對面才能彼此之間感受得到!治療個案與當事人的感受同在,也才能令當事人打開封閉的心靈,這就是療程的開始,當事人會感受到被接納,就會願意處理内在的陰暗。

道理總是道理,要做到没有我執的同理心或慈悲心,並不是容易的!

2010年12月2日星期四

什麼因素佛教徒出走?



應某友所邀而討論:
常聽到佛教徒改信其他宗教。

我想佛教與基督教的發展性質不同,可能是與民族傳承有很大的關係!

佛教向東方人發展東方人多是含畜、自顧、私利、被動、推卸、守舊,等,即使有少數的菩薩行的領導人,但要拉一大群不自動自發的教徒向前行開展,其腳步也是很慢很慢的,不知要用多少年?有些人加入了這大群人,但可能更多的人漸漸離開,出走可以有很多因素,最容易給的原因是沒時間!

基督教向西方人發展東方人多是愛發問或提供意見、關懷他人、分享知識、主動交談、熱心供獻、自動請應、思維開放、配合跟隨社群需求,等

我住美國3年,時不時就有人按門鈴來跟你講耶蘇,這樣釣魚傳教,也可能多多少少釣到吧!雖然說佛教未必要做到這樣,但若佛教團体代表性主動到自己的社區友愛關注走動至少會讓該社區人認識佛教團体有什麼活動吧!佛教徒可以常邀請朋友參加。

現今馬來西亞華人尤其是年輕人時常上綱,如何利用這無限制的空間傳教?
法師可以多在綱上交流說說課題,比較切身的探討式的(不是引經文或只是文言文的內容)。

現代馬來西亞華人比舊時代的人更忙更競爭更多追求,那精神層面需要什麼呢?佛教團体如何協助壓力、憂鬱症、精神失常者?
我是覺得真誠的朋友很重要,所以佛教徒應多多關懷身邊的朋友。
佛教團体可配合需求成立這類互相支持小組(向心理輔導團体取經,中、西醫生的咨詢領導)。

雖然說宗教是人們的心靈依靠,但為何心靈愉悦丰盛自在者卻可以不須要有宗教?
我個人在少年就接触佛教,10多來可算是很積極聽佛法,但過后參加心靈成長課程覺得人生的價值所在,可以說覺得比在佛教活動時更有意義,快活充實,10年內寧願花錢去上課,注重在心理輔導的義工上,停止了參加佛寺的活動。
當一個人的其人生觀快樂時,宗教就如錦上添花,容易接受。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觀點。

2010年11月29日星期一

擒賊先擒王,哪一個是王?



有一佛友給了這課題﹕
在五戒十善裡的有三種:不貪,不嗔,與不痴。
俗語說:擒賊先擒王,那麼我們在修時,我們該擒哪個先?

我認為:
觀念影響行動; 行動影響情緒
 
觀念 -
-
-
 
要先對治痴、然后轉施、心就會悦。

要怎樣治痴呢?要有慧。
怎樣得慧?要持戒、修定。
戒、定、慧

2010年11月12日星期五

放下什麼?



有些佛教徙很喜歡濫用一些句子,比如﹕放下

最近我在一佛教綱提起我看到的問題,是想通過討論,大家可以學習,建議設一個佛友 討論事件,及拿我的事件做例子,我得到有人這樣的回覆:
原来您还没放下啊?
唯一可以制止流言蜚语的方法,就是要懂得放下。
佛家有云:放下一分,即是解脱一分,凡是修道之人都知道这一点。

給我的感覺是好像在評判,(即使我再強調是指事件不是针对人!)若我有話要說,即是我還執持、不服、情緒化等; 如封口令、最好住口!

我是開放能接納人的評論
我的感覺是被人曲解言論,我提出自己的事也不可以嗎? 
我認為所謂放下,是要真正去面對事件,想方設法處理,並能接受處理后的結果,然后完完全全放下!若不能經歷這些過程,並不能算放下而只不過是壓抑或逃避問題。

2010年10月22日星期五

可以改變弘法方式嗎?



90年代間我常去佛寺唸經、聽聞佛法,典型的法師在弘法時一定是居中而坐,就這樣可以講一、兩句鐘。若法師能言善道及幽默間中帶一些有趣味的故事性,聽眾會覺得有吸收力。若法師是引經據典及理論性的說法,就會看到有聽眾在釣魚’… 不過,法師還是繼續同樣的說法方式。有些人會認為這類聽眾釣魚 是他們沒慧根。也許當時我是其中這類,但不是釣魚 而是人在心不在。

后來(1996-2007年)我去上心理輔導義工訓練、心靈成長課程、心理治療法工作坊等,有不少是上整天的,但很少釣魚 的機會。知道為什麼嗎?一方面是講師的呈獻方式,如會放投影片、邀請學員發表、小活動、學員分組討論、與學員互動等。一方面學員不是靜靜坐在聽而已,因為有聽視覺要看投影片、要思考發表、要參與活動、要分享討論等,所以很不得空,一下子就過了一整天,雖然有時會感覺累,因為內心在運作思索,但卻很充實吸收學習

2008年至今的因緣,我又來聽聞佛法了,有些還是如傳統的弘法方式,我看到有聽眾在釣魚

!!! 怎么佛教弘法還是一成不變呀?是好現象嗎?

您知道嗎?其中一項摧眠方法,就是在很單調的語言或官感使其意識漸漸進入恍惚狀態
如果您不是摧眠師而是法師,不妨考慮一下,看是否可改善,至少讓聽眾有慧根吸取到佛法。
 
純粹我的小意見,如果覺得不可取也沒關係的。

2010年10月7日星期四

沖擊對照

 



我隨慈濟義工團到一項Taste of St. Louis市區美食節目做再循環物活動。我第一次去參與,當著是學習,想不到這是一個讓我觀察到很多激思的一天!

機器真聰明
我們為了環保就乘輕快鐵,他們有些雖住了十幾年的,也從沒坐過這兒的輕快鐵,St. Louis市的輕快鐵並沒全面各地皆有,所以這里沒車不行。其中一位按指示機代我們買了來回票,取票分給每人一張后,還多出一張,大家感到莫名其妙,正想不理,多就多吧!剛好這時有一職員走來向我們招呼,那位義工就向她說為何會多一張票。
來回票是每人兩張啦,售票機出的票竟然沒拿完。好了,每人足足有兩張,沒多沒少,機器真聰明!
幸虧發現多一張 ,不然我們真的很不聰明!

 

看過網路轉貼 - 在飛機上,一白種人不愿坐在黑種人旁而要求換位
這輕快鐵沒職員在站檢票,須自己在打卡機打卡,也沒鐵杆關卡也沒門口,車站是露天的走進站。我們上了輕快鐵,我跟著他們找座椅,兩人式座椅,我坐下其中外邊一空座,里邊已有一位洋人,他站起來講了些話,我沒留意他講什麼但必然是要走出,我只好站起來讓他出,我看到後邊的座椅空著就走去坐後邊的座椅,而他卻走去坐我後邊的座椅,我心裡不禁納悶,愿他不是歧視咯!

看過網路轉貼 - 在歐洲,曾逃票而不被錄取工作1)不尊重規則2)不值得信任
輕快鐵在其中一個站上來一位檢票員,第一位婦女拿出她的票,檢票員說不是,她還爭辯了幾句,剛好快鐵上有位保安員,檢票員就交給那保安員,保安員很和氣的與婦女談了之後,那婦女就只好拿著她的大包小包在快鐵一停下站,一拐一拐走出去,看她的腳,有一只腳包扎著,那保安員還對她說﹕“Take it easy, have a good day(大意是﹕慢走,擁有美好的一天)。
“Have a good day(擁有美好的一天),這裡每天只要你去商店,你付錢后一定會聽到他們說這句話,很常用的禮貌語。只是我很驚訝這麼和氣對待逃票人的保安員!
不要典當道德換逃票,有能力一定要買票!


推肥料Compostable
來到節目地點,聽了什麼物類分別各有黃色食物推肥料桶、再循環物桶及黑色廢物桶,即人們手上要丟的東西,指引他們丟進那個桶。由於我一貫的思想以為是鋁罐、朔料瓶、紙類,剛開始我錯以為只有紙盤可以放進食物推肥料桶,要分開丟朔料杯類的。原來這節目所用的朔料杯、湯匙、叉都是可以屬推肥料,所以他們吃了美食后都可以一起丟進食物推肥料桶。我想很多人也不知道,有些人比較認真會問,朔料杯不是再循環物桶?仔細看杯上還有印上compostable字呢,所以沒錯!原來工作很輕鬆,不用撿垃圾分類。


看過網絡轉貼錄影 - 一家大小的炸雞晚餐是父親從快餐店收檢人吃剩的食物
站在眾多美食檔之間及垃圾桶旁,我聞到食物的味道,我也不知要形容是香還是臭,總之肚子給我要食物訊號了,時間該是我平時已用過午餐,但沒人來代替我換去吃自帶的便當(兩片麵包),只好忍一忍。

 

從開始站在垃圾桶旁,我看到有些人沒吃完就丟掉的食物。在我成長的家庭教育是,能不浪費食物就決不浪費,一粒飯也要吃得清光,我還記得媽媽說,吃完才不會嫁mo pen ang(醜丈夫)。我的丈夫不算醜吧,實事証明了,媽媽沒騙我。


我想見人沒吃完食物的,你們也見很多了吧!這次我看到的是,一少女走來推肥料桶撿起食物吃,她拿到一盤的食物吃了其中一塊就走,我的眼睛順她走去,她拿那盤食物去給另四位男女同伴,給他們各拿一塊食物吃。看他們都是背著背包,我開始疑測他們是流浪的人嗎、沒錢沒居所、該不該給他們一點錢...?但肯定他們是很餓到只好撿食物,過一會,他們走開了。我旁邊有一推肥料桶,在它旁邊也有一桶即在食物檔前的。又不久,我再看到他們,那少女同樣再來到那食物檔前的桶撿起食物吃,剛好有位男士手中吃著還有半個漢堡包走來要丟進我旁邊的桶,他轉臉看到那少女撿食物吃,似乎楞了至到少女走開,那男士再咬兩口手中的漢堡包,剩下就丟進桶了。這兩人就同時出現在我眼前,我看到兩人很對照的一幕,我心裡真的很沖擊!

 
有位來美國生活的朋友說,不要以為美國是天堂!

2010年9月20日星期一

有緣再見


90年代間我常去洪福寺(馬來西亞檳城)唸經聽聞佛法,也有上開照法師的佛法班。后來開照法師到他處...
2010年月19日這天,讓我有緣再聽開照法師在美中佛教會的開示。10多年后,看起來開照法師還是當時的年輕樣,連眼鏡都沒變,真是保養得很好。


繼如法師在開照法師和開印法師開示前,介紹說他們1986年曾在佛學院同學,過后各奔去向,20年來都沒見,難得他們來美國探訪。同時有這兩位比丘尼一同到來。
開照法師和開印法師是中文開示,所以安排一位居士翻譯為英語。



過后,有供僧儀式,繼如法師講解一點供僧的重要性,對美國人來說不會很多人了解什麼是供僧。



有一位佛友準備了筆墨紙請開印法師揮豪。


他賀繼如法師從遙遠的他鄉來到美國"落地生根"。


法師寫了很多幅,我們也請贈一幅,我丈夫Steve的法名是本光,你可有看到我們的法名嗎?那你就知道我任法師贈寫什麼了。

2010年9月17日星期五

走进佛教道場


在美國佛教除了以佛理弘法可讓西方人接触佛法,還有何活動能讓他們走進佛教的道場呢?
美中佛教會近期辦了幾項一日營...


Vegetarian Cooking and Ecology Retreat 素食烹飪及生態學
美國的素食餐廳還没這麼普遍,(Steve的姐姐是素食者曾到馬來西亞檳城吃過華人的素餐,一直讚不絕口!)。
這一日營,5位各别教導簡便的煎炒豆腐、中式餃子、泰式凉面、越南卷、杏仁餅,及chana(Chickpea)。





Taiji and Qi Gong, Learn the Basics of the 24 Movement Form in a One-Day Mini-Retreat
太極拳及氣功


有些西方人會熱衷於學習東方人健身的愛好,比如武術、氣功、太極等,出現热朝。
這一日營繼如法師教導氣功、太極的基本動作。




當然在這些一日營都會有小段的靜坐。
所以為了要讓人走进來,我想真須配合現時人的興趣取向,漸漸認識佛教...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做做甜夢


两年前我們種了葡萄樹。

你不要說: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我吃了我們種的葡萄,我說葡萄酸。

我做夢,在夢里我又吃了我們種的葡萄,ehh… 這葡萄是甜的呀,夢里還自言自語: 為什麼之前是酸的?可能這已夠成熟了吧!

現實嚐到的雖不甜,

有個甜夢算是安慰嗎?!


2010年8月5日星期四

心理游戲


什麼是心理游戲?

有一些例子,當事人會常重覆遭遇相同的情境。比如當事人從小就被酗酒後的父親虐打,雖然很痛恨父親,但為了生存只好戰戰競競又害怕的過日子。長大後嫁人,偏偏遇到的丈夫,也是喜歡酗酒,同樣也被酗酒後的丈夫虐打。當事人痛恨不已只好選擇離婚,以後若要找丈夫的話,決不會要這類的人。再結婚,可是無巧不成書,遇到的丈夫,同樣喜歡酗酒後虐打妻兒。

另外關於有些輕微精神狀况的例子,比如當事人一向來是像以往一樣如小孩到處向人訴說,來達到别人的注意、關心,當事人雖然暫時得到别人的關注,但不久别人就會發覺知道當事人在欺騙、不真實、不願自己幫自己,就像小孩没有安全感怕被人遺棄,還是想一直依賴别人,這小孩跌倒自己不站起来,那是永遠長不大的。可能開始會得到有愛心的人幫助,但都不會很長的時間,當事人又會覺得被抛棄的!别人只能短暫的給關懷,没有人會永遠要被依賴的,一個正常成人的依賴會讓人由愛轉為負擔。

還有很多其它的例子


有些人會認為前世一定是欠的孽緣,現在來還債給他們,可是幾時才能還完啊?不是說運可以改嗎?

以心理的角度來探討,往往是當事人一在醞釀某些訊息來吸引對方做出某行為。

若再繼續這樣玩心理游戲下去,只怕有些人還不知在玩游戲,就看那一類人吸引另一類人,真的有時還不知被吸引,以為是拯救者(解決導向、分析者、同情可憐別人),就一起玩得不亦樂乎,漸漸從拯救者轉為迫害者(批判者、責備者、蠻橫、攻擊、控訴、評斷),也可能轉為受害者(受傷、內疚、僵住、無助、依賴)!

拯救者、迫害者、受害者,真要警覺不被這三個地方轉來轉去。

我想當事人若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只要當事人真正面對自己,就可以自己醫治好自己。

2010年7月13日星期二

自我探索


我剛出來社會工作的初時,那種單純的思想,聽到的是人心險詐,現實規律性的生活又不知自己的理想,曾有幾次在走去上班途中疑惑覺得活著沒什麼意思,若有車輛撞來死了更好


人生的遭受心情就如股市指數般起起落落的,這是正常的情況。我猜也有不少人曾在腦中閃過不想活的念頭吧!但是這類念頭卻不能讓它持續不斷來佔據,停留太久,那很容易消沉到無法自拔!


我可以這麼說,心理輔導的個案,憂鬱症狀佔了很多。我只想警示,往往有些人有憂鬱傾向自己卻不曉得!


短期的處理方法,可以是多與積極正向樂觀的人在一起,或有他們的理解關愛陪伴。可以是做適當的運動或參加有益的活動。這類是短暫的借外人的力量或通過忙活動收藏苦惱。


長期的處理方法,那就是誠實面對自己,但不要以為自己很了解自己,不是每個人都能自己去往內探索,所以可以是先接受面談輔導(又再鼓吹心理輔導?哈哈沒辦法,目前我認為是有益更何況馬來西亞有些是免費的輔導中心,真是很值得接受嘗試)讓有訓練技巧的輔導員引導探討。可以是先參加自我成長的課程,可以是加入義工行列。當能做回自己也能愛自己的時候,就會真正了解生命的意義或為什麼而活。



2010年7月2日星期五

馬來西亞在那裡


很少馬來西亞人會問那裡是美國,但很多美國人會問那裡是馬來西亞?

我遇到一些美國人問我從那裡來,我說馬來西亞。有些人靜靜,我不知他們聽過或知道馬來西亞嗎?有些人坦誠的問是在那裡?

我問回,你知道新加坡和泰國嗎?” “Yeah

馬來西亞就在他們之間!

我不知是要很自嘲慚愧一個馬來西亞不夠 'BOLEH'?還是自我安慰暗嘲美國人孤陋寡聞?


2010年6月23日星期三

<你可以不怕死>


有人會問為甚麼而活?有人會問如果今天是最后一天,你會做什麼?這類問題是可以讓我們思考現階段的生命,也可以讓我們做好準備面對臨終的一天。

我認為生命本無真實的意義,活著是因為各种條件具足,而示相這個,但每個人卻可以選擇怎麼活,就視其個人的信念或價值觀(如有些人為念佛而活,當然這很讚嘆)。


我剛看完一行禪師的書<你可以不怕死>(No Death, No Fear),分享其中幾段﹕

~佛陀對我們的存在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體認。他認為生與死都只是一種概念,它們並不是真實的。就因為我們當真了,所以才製造出强而有力的幻覺,進而導致了我們的苦難。佛陀的真理是不生,不滅﹔無來,無去﹔無同,無異﹔無永恆不滅的自我,亦無自我的滅絕。滅絕只是我們的一種概念罷了。一旦體認到自己是無法被摧毀的,我們就從恐懼之中解脫了。那是份巨大的解放感。

~修行不是去累積一堆有關無我、無常、涅槃等等的概念,那是錄音機的工作。

~「無常」意謂著每一個剎那事物都在轉變。這就是實相。既然沒有一件事是不變的,又怎麼會有一個不變的「我」,或是獨立的自性呢?

~涅槃意謂著超越所有的概念,包括無我和無常在內。

~無我和無常是了悟實相的一種說法,它們不是實相本身,它們只是工具而不是絕對真理。

~涅槃意謂著熄減所有的觀念和概念。

~修持無相觀,為的就是不被事物的表象愚弄。一旦能體察到無相的真諦,我們就會認清表象絕非實相之全體。

~死亡並不意謂從「有」變成「無」,誕生並不意謂從「無人」變成了「某人」。

~禪修,意謂著接受邀約踏上深觀之旅,為的是覺察我們真實的本性,並且認清我們什麼都沒失去。有了這份認識,我們就能克服恐懼。無懼是禪修帶給我們最大的一份禮物有了它,我們才能超越哀傷和痛苦。只有「無」才可能來自於「無」。「有」是不可能來自於「無」的,而「無」也不可能來自於「有」。

~如果缺乏覺知,生命就如同死亡一般。這種存在的方式不能稱作「活著」。

~我們真正的家就在此時此地。過去已經消逝,未來尚未出現。「我已經抵達終點,回到家了。家就在此時此地。」這便是我們修持的成就。你可以在行禪和坐禪時默念這首偈子,進辦公室也可以默念它。即使在開車的途中,不論是坐著、行走、在園子裡澆菜、餵孩子吃飯,我們都可以在心中默念﹕「我已經抵達終點,回到家了。」我不再東奔西跑,我跑了一輩子了﹔現在我決定停下來,開始過真正的生活。

~淨土不在彼岸﹔它就在此時此地。它就在我們體內的每個細胞裡。

~一開始修持的時侯,我們往往懷著一顆初心﹔初心是很美的。那時你對修行充滿著渴望,你很想轉化自己,為自己帶來祥和及喜悅,而那份祥和及喜悅又會化成一股感染力。讓自己變成一束火把,讓火把上的火焰點燃其他的火把。以這樣的修持,你就會增長全世界的祥和及喜悅。

~每一刻都要保持覺醒,一旦能醒覺自己,你就能醒覺全世界了。

~「觸摸大地」的修持,可以幫助我們領悟自己那不生不滅的本質。像佛陀一樣進行「觸摸大地」的修持,將會幫助我們獲得真正的洞識。

~觸摸大地時,我們不但和諸佛菩薩相應,同時也跟痛苦的眾生產生了連結。

~觸摸大地的修持能幫助我們凈化身心,它使我們對無常、依他起性和無我的本質保持覺知。佛陀曾經說過,能夠體悟到依他起性的人,便能見佛。因此,當我們觸摸大地時,我們會看見體內的佛,同時也會看見我們就在佛的體內。

~我們必須在此時此地生起幸福之感,在當下這一刻活出祥和及喜悅,沒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往快樂---快樂的本身即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