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电影讽刺警察等到劫匪逃了,警察才敢出现!
马来西亞的治安越来越糟,但这对人民生命安全及钱财被劫方面严重受威胁的事,都不见有很多执政者正视。
求学时,当老師要我们写‘我的志愿’ ,警察曾是我其中的一个志愿。当然我没达成这个志愿!不知道现在的华裔学生有几个会写志愿是当警察,若有的话,那可能他们的父母也会要他们改写…
我小时候与朋友们玩耍,有一个遊戏叫‘mata lia chat’(兵捉贼)…. 如今我不再看到有小孩玩这遊戏了!
其实我写了关於捐血的事后,本想再继续写关於有些华人的观念或借口,如要吃很多补才能有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毁伤、去医院是不吉利的、怕捐血用的针等等…
Steve 的姐Sue读了我的blog即给我回应,我想也正符合我要鼓励人捐血,我就借用她的分享(翻译自英文):
“我刚读你写关於捐血,很喜爱它!我有捐 platelets(血子板/凝血细胞)即是血的其中成份。我喜欢可以每两星期捐凝血细胞。凝血细胞可用於那些癌症者的血(尤其是他们的凝血细胞)已被化疗毁灭。它要用一、两个小时的过程从身体抽出血,血经过分离机留下凝血细胞和一点血浆,然后将红血球输送回捐者。当我捐凝血细胞完走出医院室,并不会感到疲乏或软弱。我从不知道我的血会输给谁,只希望捐献能帮助某人。我曾在血库工作过,见过那是多么需求血。我很高兴你有捐血。我有登记捐骨髓,但在一次被传招时我身怀Alec,所以不能。对於血和骨髓的事例,我常感谢我是施舍者好过是接受者。我有很多要感激的。感谢鼓励人捐血!”
当病者需要输血,通常马来西亚的医院都会要求其家人捐血补回血库,若补足那医院就不计病者所输血的账,所以有时侯我会收到一些关於找人捐血的email。
以前我妈也曾住院需要输血,我在她床边一晚,早上醒来,我就去捐血的部门,我捐血完毕回到母亲病房时,突然眼前看到的都是‘星星’ ,我坐下来后昏旋感才慢慢消失,可能是没吃任何东西就去捐血的原故吧… 我曾捐血过,都没任何异状啊!后来,有一朋友的亲人需要输血,我到病者住的医院欲捐血,该部门人员检查我的血液后说,我的血压及铁质低,不能要我的血反而给我一点免费补药!
其实我要告诉大家,我收到一位朋友珠珠的意见很建设性…
“找人捐血应提供給欲捐血者的几点资料:
1. 病者的姓名。
2. 病者的身份证号码、年龄﹙避免同名同姓者的混乱﹚。
3. 病者患的什么病﹙大概的讲即可,有时捐血部門的医务人员会问到捐者无法回答﹚
4. 病者最亲近家属的联络姓名、电话﹙捐者可以先向其家属了解了才去医院捐血,避免去到医院找不到人,或病者已不需要血的情況发生,因为现代人都很忙,好不容易抽到时间跑去医院又被拒、或落空而白跑一趟的﹚。”
我之前当辅导义工时,曾协助朋友到中学华校的学生辅导团当课程催化员,我很喜欢与青少年互动,我觉得朋友并不须要有年龄的界线,我给他们我的联络电话,有几位主动与我联系,都称呼我心忆姐,我也乐得当姐姐,因为我在家庭中排行最小,总觉得自己地位小要叫人哥姐,当我被人叫姐时,却使我有些威大感。有一位小我几岁的男性朋友,每次他都称呼我老大,我曾问他为什么称我老大,他说我有点像一部西方电影的一位黑社会老大,那老大的气度让他尊敬,我虽不大知道我是有那些如他印象的老大般,但被叫老大,更使我有些豪迈感,哈哈…
话说那几位中学生有联系我的,四年后,都各进入大学…我来美国后有两位改用email继续联系。上个月就这么巧的,分别收到他们email告诉我(他们各自)所遇到的感情事件… 当然我很乐意回复。现我大略取一部份我回复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1. 大多是我谈自已的经历(辅导技巧之一: 自我表露),‘…那时三十多岁了,我觉得很孤单这么多年都没有男友,我参加一个团体治疗时,我有机会把我的疑惑讲出来 – 为何我还没有伴侣?经与那洋藉(Christopher Moon)老師对话后,他告诉我说,“你知道吗,那个人拥有你是多么幸运的人” 老師又说,“写出你要的*伴侣具备的条件,如年龄,等等,把这纸收在身上,遇到男士时拿出对一对,他是否拥有这些。我这样子做找了8年,我觉得你的时间比我短,不到3年就可找到,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拥有,那得靠你自己。” 我之后真的很有自信,也有写出一小张纸。每天我也观想, “上天一定会眷顾着我,一定会让我拥有最美好的伴侣。”… 真的三年多后,我遇到他(现在已是我的丈夫)。… 我的分享是要你知道,你现在的过程只是让你更成长学习,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将来不怕没人爱。要懂得爱自己才能爱别人,不然两人在一起也不一定会幸福。’
2. 大多是教导式,‘… 是的,有些人较含蓄不善于与长辈沟通,可能你妈妈不体谅你男友这点。哈哈,我想你妈吃醋你站在男友那边!可不要对你妈说,她吃醋呵,不然她又气你了!就是这样,谁要听人说他/她不好的话,若你多对你妈说好话,可能又不一样了,让她觉得你有了男友,反而更懂事,快乐,爱家人,那她一定放心你交的男友。同样的,与男友多说一些你与妈及家人和乐有趣的事,让他感受到可以很轻松接近你家人,而不是要你男友怎样怎样做。总之,从你的展现对双方面的爱,所谓爱屋及乌,他们都会因为你而自己改观。’
*我所写的 ‘伴侣具备的条件’ 中,忘了写国藉种族!意想不到是让我找到远在半球的伴侣!奉劝单身者若相信此做法,那要写得详细点呵…嘻嘻!
我读了一篇转发email文标题<当信任瓦解, 社会也就崩溃>,我猜作者是台湾人,其文大意是 ‘… 在美国,你去商店买东西,事后不论任何理由,都可去退货还钱。因此,有一些人(一 些台湾人和更多的大陆人)过几天要出席重要宴会,就去「买」一套名牌衣服,穿去赴宴之后,再去退钱。…这些人对自己的行为洋洋得意,还到处宣扬自己的聪明,甚至纳闷为何众多的別人那么「愚蠢」,不会利用这个「漏洞」,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聪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强」,把挑拨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价值错乱了。… 今天你会钻法律漏洞,明天你掌权了,就会去修改法律,让自己的违法变合法这几年來,我们看了太多这种例子了。…美国人想法单纯多了,进去(「大都会博物馆」)就是要买门票…。基本上美国人相信大家都是守法的好人,所以门口工作人员很少。…美国商店无条件退货的机制… …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当「信任」瓦解,社会也会崩溃。也因此,他们可以容忍政客做错事,却不容许政客说谎。台湾呢? 我们則是「假到真时真亦假」,每个人都虚虛实实,整个社会是在「怀疑」的基础上运作。当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相反的彼此猜忌、防范、围堵、监督。不但降低生产力,工作也被动,不愉快。各位亲爱的夥 伴..您是否也发现当和周遭朋友、同事处於信任的环境中,做起事情来都非常的有效 率,而且默契十足; 但是,处於猜忌和不谅解的情形下,任何事物都进展的很不顺利...... 您了解了這道理。从现在开始,就将心胸打开,用开放的心情,信任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夥伴;或许刚开始,会发现,吃了很多亏,大家都还是防来防去,那是因为您的夥伴还不习惯您的处世态度。’
Steve通常在商店买了东西,都很少去退货,除非真是发现不适用。
我在纽约坐地铁时,因不是很熟悉坐地铁,有一次,我刷了票卡,我的手旋转铁支入口,但我的人却没进入,旋转铁支只容转一次就停,结果我又不能再连续刷票卡,朋友Y在我后面,我问她,我们俩人可不可以一起进入?她说,若被捉到就不好!她拿出她的另一张卡代我刷票卡。我很惭愧!
马来西亞呢?是不是也如那作者文中, ‘我们则是「假到真时真亦假」,每个人都虛虛实实,整个社会是在「怀疑」的基础上运作。…记得去罗马搭乘地铁时,发现有售票机却沒有验票机。当场起了疑惑,到底要如何确认乘客有沒有买票?那这样地铁不就铁定亏钱嘛?这是我们的习惯想法,总是想要替自以为的小聪明或贪小便宜寻求应对之道。对於义大利人而言,我们会问这种问题才奇怪。搭车为啥不买票?乘车怎么可以不买票呢?两方想法当下有了差异。…我们的防币多於兴利的观念,钻漏洞的念头竟是文化的一部份。’
有人说,如你能在槟城开车,一定也能在任何地方开车… 我有点赞同但我想‘任何地方’的马来西亚吧!
马来西亚的驾驶者位置是在车内的右边,我们的教育是,若在双线路,你要过去对面,靠近你的路线车辆是从你的右边来的,所以,要先看右,看左,再看右。
我的习惯用在去中国公干过马路时,我看了右边没车辆,一只脚就开始要踩出去了,同事望着左边提醒我,有车辆来了,我才惊觉趕快缩回身。来了美国,我也很不习惯…我是坐在车内的右边,但不是驾驶者。若在双线路,你要过去对面,靠近你的路线车辆是从你的左边来的!
在槟城我有驾驶执照廿多年了,想起之前考车的过程…我想几乎大多数人都是去找驾驶学院,帮你安排日期去考交通规则选择题笔试,考及格的话就可拥有L执照,用学院的车学驾驶及欲考的各类技术… 我还记得那时我并不是考得很好,有些小错的,我的学院代理人悄悄对我說,“你要给考官kopi duit(咖啡钱即是桌底钱)吗?” 我对我做了小错而紧张,心神还不定,听他如此說,我更加心神不定… 我好像不愿意(太久已忘记了),之后不知怎么的,考官给我及格,我有了驾驶执照。
在美国,又要重读交通规则及考试,心里很不情愿,再來是因为我很不喜欢驾车,乐得顺理成章做乘客,所以一拖再拖… 终於我读了一些交通规则、学驾Steve的车两次之后,要Steve带我到去考車。在这里你自己可去为理可即时考试。我的选择题试及辨视交通示牌险险过关,过后我也想考路上驾驶。我的考官在我车外(用自家的车)及指示我开各别的灯。当她要开车门坐上车时,因我的车一开引擎,左右四门就自动关上,我在车内一时找不到开销,让她在外等了半分钟我才开销…她问我一些车内的设置物,有些我听不懂。她要我开后退出停车位,我尝试移手挡从P(停放)到D(驾驶),但我奇怪为何移不动,她说,“你没踩剎车制。” 我以前都是驾手牙挡車,不惯现驾的是自动车。她疑惑问我,“你之前驾过这辆车吗?” 我说,“很少。” 出了停车位后她叫我向前至停处左转,我驾到停处,停一下看了右边没车,我就向左转,一左转后,我才觉察两辆车从左边驶过,她指出我的错误,“你应该停至让左边的车辆驶过后才可左转,你驾回停车位,你不及格。”
第二次再去考,又不及格,我驾驶转左、转右、倒退车时都没转头去检视(我习惯只用镜子检视)。
据我听闻,有些国家如法国人、德国人…他们对自己的母语非常执持,只用他们的母语,如你要在那些国家生活,你最好学他们用的语言!
在马来西亚,虽然学校教育以母语马来语为主,但大多数都有英文课节,华校有华文课,印度校有淡米尔文课。即使是我们的英语不很好,但遇到外国人用英语跟我们谈活,也竟所能用英语回应。马来西亚的华人,即使是不会华语(不知谁讽刺他们为香蕉人),但没人会介意,都会用他们听懂的语言交流。
我之前的工作常与中国商家联系,我想中国商人为了要与外国人做生意,都給自己取一个洋名,如Harold、Carl、Tim。我的朋友中也有一些是以取用洋名称呼,我问其中一位朋友,“我常不明白为什么很多华人要另取一个洋名,我可问你为什么吗?” 他说,“主要是可方便社交及职场。”
我在美国认识一些华裔朋友,我介绍自己的名字时,有人问我,“你有英文名吗?” 我认识一些美国人,我介绍自己的名字时,有人问我,“我称呼你的名的音声对吗?”
方便他人显出中国人或马来西亚华人的一种美德!但很多族群生长在其它国家的,已渐渐不再保留祖先的语言…
Hi SinE,
(我翻譯自英文)‘希望你那儿的生活很好…
以下是我同事的故事…’
她受中文教育 英文不是很流利
他受英文教育 听不懂中文
然而他们相遇 相爱了
她觉得语言不是问题
她说可以乘机学好英语。。
今天 她有点受不了了
她的感觉无法清楚的向他表达
她的分享 他似乎不是很了解
他说这也许是件好事 可以减少争吵
听起来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
然而她看来还是有点无奈。。。
我也不晓得该如何安慰 该劝她继续加油 ? 还是趁早放弃 ?
不该由我来说吧。。。
(我翻譯自英文)‘听她诉说之后… 我想起你…
她是一个感觉型的人…有时候很难用英语表达她的感觉..
与你分享…不知你对此有何看法..*o*
LT敬上’
Hi LT,
谢谢你分享朋友的疑问。以我的作風,如要了解她本身的疑问多一些的话,我还是希望与当事人联接。不過没关系,我愿意把我的经历分享:
我是马来西亚华人 讲英语一块一块的
他是美国洋人 听不懂华语及方言
然而我们被介绍认识 相爱了
我之前觉得担心语言是问题 鸡同鸭讲
介绍人对我说 做回自已 开放心怀。。
去年 我们结婚了了
我常与他分享 真的说不清楚 就用中文写
他如想要了解 会去纲上寻找翻译
这是一种对彼此的诚意
我未结婚前
有结婚了的朋友幽我的默 若吵架时要怎么骂话。。
好像在一起就是要爭吵的?。。。
我认为应正面的 尝试去了解! 接纳!
请记得並希望一起互勉之。。。
(我未认识Steve前,我没常用英语与人交谈,可以想像当与印度女同事用英语交谈是一块一块的,欲描述一件事是很困难的。在我的脑海里從没想过我会接触不懂中文或华语的伴侶,当我被介绍认识一位即不会讲华语更不用说会任何方言的美国人Steve时,虽然我们开始是用英文email,我还可以慢慢想,写出让对方明白的英文。但到了Steve告诉我要来见我时,我才感觉那种担心: 我们的沟通会有问题吗?会不会出现鸡同鸭讲?我不敢直接与介绍人龚鉥,讲出我这些担心,我email 她: “…我们從email 彼此认识了一些,Steve希望来槟城见我。在我们见面前,你可否告诉我你所知道的他,比如人格及其它。若我多知道他一些,这样我会较有安全感…” 龚鉥回复我: “(我翻译自英文)他是一位很好的人,心灵随和。他喜欢东方文化,曾去过日本公干也认识日本文化。他向我学习中国画很久了,他画得很好。他是一位工程師。我知道的就是这些。做回你自己及开放心怀,不用紧张,与他有个美好的相处。”
做回你自己及开放心怀,确实是很重要的!
我都尽量与Steve分享,真的说不清楚,我就用中文写给Steve我要说的意思,他如想要了解,他会想办法,如去寻找纲上翻译,这是一种对彼此的诚意。
还没在一起生活就想負面的 – ‘可以減少爭吵’ ?之前我还未结婚时,也有结婚了的朋友幽我的默 - “若吵架时要怎么骂话?” 好像在一起就是要爭吵的?
正面的应是尝试去了解、接纳!请记得並希望一起互勉之。)
心憶敬上
雄孔雀当街示爱,雌孔雀 ‘吊价’ 不理,雄孔雀再施展着浑身解数!
一对豹子在拍拖…
“呀…为什么把我关在這里?” “有什么不好呢?我们不须劳动就可享有‘长期饭票’!”
“去你的!我才不要,我宁可要自由。” “不要再嚷啦…你看,至少這里蛮热闹的,可以看到很多穿不一样衣服的‘动物’!”
“你真是的,这有什么好玩?” “至少让我们知道這些动物叫着‘人’ 啊,而且有不同国家、种类、颜色、体形样貌等等。”
“啍!那些‘人’ 常拿着相机拍我的裸体照,简直侵犯‘动物权’嘛,实在可恶!” “不要傻啦!裸体对我们来说是多么自然的事。”
“那为什么不给我们自然的生活呢?” “嗯?这我也不知道。”
“不知道?你还說我傻,你才笨啦!” “是… 以后拍拖不要再说這课题了,好不好?”
“不说这那要说什么?还不去看送食物来了沒…” “哦…”
你有听过Yoga,但你是否有听过Doga?如果你把 yoga和dog连想在一起的话,它的意思会不会是狗做瑜珈?对了,你猜得没错!
这里有报导过这项商业活动,狗主帶着他/她们的爱狗到这类的doga中心一起与爱狗做yoga。
我正在想人们如何找机会赚钱,如果狗会识字的话,一定会有狗学校,就叫dogchool如何?美国人大多爱养宠物,尤其是养狗,他们疼爱狗的程度,犹如疼爱自己的子女。而且那种爱是无条件的,有些人对自己的子女会有所期待,但对宠物,你能期待它回馈什么?这就是无条件的爱!
我想到一些非常贫困饥饿的人,他们的生存地远不如其它富有家宠物的环境,命运真的是人不如…
愿一切众生常在安宁、快乐、和善、和谐中!
星期天的静坐班后,我们讨沦的课题是 “因果”。有一成员說她听到一个故事: 有一坏人要加害一群人,其中一人甲為了要拯救所有的人,所以他杀了那坏人乙,过了几世后,甲乙两人都投世而在同一世碰上时,甲卻被乙‘坏人’ 杀了。另一成员讲因果是很复杂的,若以佛教的角度看这个故事,虽然好人救了许多人种了善因,可能也得了好报(果),但杀了坏人也是恶因,所以也是一样有果报。他听到一个真实的事: 有两人是同学,成绩非常好的一位揶揄另一位說,“你的成绩不好…” 廿多年后,成绩不好的那位,在公司征聘职员时,见到是好成绩同学的名字应征信,记得廿多年前他说的话,即刻把他淘汰!
因緣果报,丝豪不爽!不管是有意或無意的…因緣成熟时,有些即现世报,有些待来世报!
前年有一次,我和Steve在吉隆坡与朋友CH见面並在某咖啡店用晚餐之际,有位身穿和尚装拿着‘砵’走到我们的桌子旁,Steve伸手进裤袋要拿钱,我按着Steve的手搖搖头,那人见状走开了。过后我向Steve和CH解释曾看到报导有很多冒充出家人出來讨钱,真实的南传出家众如出來托砵,是要食物而且须在午饭前…
当时我是理性的意念阻止Steve感性的善念,现在我突然感到不安,我的一些无意的举止会得什么果呢?啊…不管怎样,我得忏悔!
当我们坐在美国航空机上,看着那些中年且肥型的空姐,多数她们的态度也不非常亲切溫和,我悄悄对 Steve 说,“他们的空姐真的比不上亚洲的航空的。” Steve 虽然赞同但解释说,“我反而觉得奇怪…马来西亚的征聘启事都有年龄的限制!这里的制条,一般公司是不可识别职员的年龄、种族或性别为工作条件。”
是啊!在马来西亚,如超过征聘启事所限的年龄,你还敢想去应征嗎?你会觉得年龄似乎是一种跳槽的阻碍!
在这里…你会看到有些已是阿婆阿公级的职员在百货市场工作。不过无可避免的,对有些专业的工作,可能该公司会用其它理由代替识别年龄、种族或其它等,如 “我们已找到更适合的人选” 做为拒绝。
我不知道… 那一国在做环保方面做得最好?
我住在马来西亚几十年,我记得我小时候大约七十年代吧!有印度人沿家收购玻璃罐或锡罐,那时我家常累积了一些食品及酱料装的罐,等到有人來收购时,就卖给他,我常很好奇它们会值多少钱?那印度人在选着他要的罐(有些被他淘汰了),叽哩咕噜的数着,然后从口袋掏出两毛钱(有时三、五毛不等,他会视数量及罐形決定)做交易,虽然卖不到几毛钱,但那时废物能換钱,就觉得很不错。后來渐渐有人來收购旧报纸、纸皮。再后来汽水罐、朔料罐都有人做回收再循环。垃圾堆里很少有这些再循环物,因为不是被拾荒人拾去就是被垃圾车员工收集,然后去換钱。我想他们是为了要得一些利益吧!其实这是无可厚非,我很鼓励。我常很积极收集这些回收物,然后给他们去換钱。我可不晓得有多少人做回收再循环物是真正为了环保。
住在這里后,开始时我对 Steve 把报纸、纸皮、罐等与垃圾一起放进大垃圾袋… 我心里常觉得很 ' 浪費',为了持续我原有的习惯,我把它分类收集,但Steve卻一直強调他不晓得那里有做回收再循环物!他只是想较简单不须要去收集这些再循环物,也不用去找那里有做回收再循环物。现在,我就像做妈妈的角色一直督促他。美国是一个大国家,我希望这里的人都把做回收再循环是生活中一项普遍的事。